在这世道里,许多人说电影不过是消遣,看一乐子便好。但在黑暗的时刻,它也能成为一盏灯,照见那些被尘土掩埋的记忆。如今北京配资网,距离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已有八十个年头,第一部完整书写东北抗联全部历程的电影《生还》,便在此时推到人们眼前。
这部电影采取了少见的做法:票价定在二十元,不再随波逐流。与动辄四五十元的今日院线票价相比,这价钱可谓出奇的低。导演高群书说得明白——电影理当分级,大制作可以高价,小成本也该便宜些。可惜往常这些话总淹没在市场的算计里,直到这次,他决定亲自发行,才算真正落地。只是终究还是市场说了算,影院愿不愿意,也要看他们的心思。
值得一提的是,《生还》并不止步于城市影院。九月三日起,全国农村将有免费放映,与院线同日启幕。农田与山村里的百姓,不必为票价踟蹰,便能与城里人同时看到这部影片。这一决定,并非寻常的商业安排,而更像是对记忆的交还。
影片改编自抗联女兵的回忆录。透过十二岁小战士李童的眼睛,我们看到的是一群普通抗联战士:他们突围、掩护、牺牲、被俘、又或奇迹般活了下来。这并不是英雄雕像般的传奇,而是血肉之人的挣扎。导演高群书曾走访幸存者与后人,感受到他们那句最简单的叮咛——“我们不能忘记他们和她们。”他拍下的,不是抽象的历史,而是李敏和战友们自一九三八至一九四五年的血火生涯。
展开剩余42%抗联十四年,是中华民族最暗的夜晚,也是群星最亮的时刻。《生还》选择的视角并非烈士的终点,而是那极少数“活下来”的人。活着不是懦弱,而是为了延续,背负战友的遗志,在极寒与饥饿中咬牙硬撑。这些生还者,和倒下的勇士一样,值得敬畏。正因如此,影片在东北三省实景拍摄,既还原了抗联的艰苦卓绝,也传递出革命乐观的力量。高群书自己说,比起挣钱,他更想让年轻人看见当年的场景,看见那股子硬气。
战斗并非为了赴死,而是为了生还;而活下去,本身就是一种胜利。希望今天的人们,在银幕的映照下,能记起这段不能遗忘的历史,也能从中汲取继续走下去的勇气。愿每一个观众,哪怕身处困境,也能带着这份记忆与力量,生生不息,昂首向前。
发布于:山西省天玺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