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秋季的到来,不少类风湿患者再次陷入痛苦之中。齐岩医生指出,许多患者晨起时手指僵硬如冰冻配资官网查询,膝盖肿胀疼痛难以弯曲,甚至关节逐渐变形,连日常扣纽扣这样简单的动作都变得异常困难。她强调,这绝非普通的"关节受凉"或一般关节炎,在中医理论中,这属于"痹证"范畴,其核心病机在于风寒湿邪侵袭、气血痹阻以及肝肾亏虚。若不及时干预,很可能导致不可逆的骨破坏。
类风湿的"病根"究竟在哪里?
齐岩医生从中医角度解释道,类风湿关节炎(RA)在中医里被称为"尪痹",其发病与三大机制密切相关。首先是外邪侵袭,风寒湿邪趁人体虚弱时入侵,阻滞经络,导致气血运行不畅,表现为关节肿痛、屈伸不利。其次是痰瘀互结,随着病程发展,津液停滞形成痰浊,血液运行不畅形成瘀血,痰瘀相互胶着于关节,最终造成畸形僵直。最后是肝肾亏虚,中医认为"肝主筋,肾主骨",肝肾不足会导致筋骨失养,加速关节退化,甚至引发肌肉萎缩。
齐岩医生进一步说明,根据不同的辨证分型,类风湿的表现也各有特点。寒湿痹阻型的患者关节冷痛明显,遇寒加重,得热稍缓,舌质淡苔白;湿热瘀阻型则表现为关节红肿灼热,疼痛拒按,常伴有口苦、尿黄等症状,舌红苔黄腻;而肝肾不足型的患者除了关节变形外,还常见腰膝酸软、头晕耳鸣等症,舌体瘦小少苔。
展开剩余50%中医调理:标本同治,攻补兼施
针对类风湿复杂的病机,齐岩医生重点介绍了中医经典方剂"独活寄生汤"的加减应用。她详细分析该方的组方思路:首先用独活、桑寄生祛风湿、强筋骨,配合防风、秦艽散寒除湿,以祛邪通络;其次以当归、川芎、牛膝活血通经,改善关节微循环;再用杜仲、熟地黄滋肾填精,白芍柔肝养筋,补益肝肾。
齐岩医生特别提醒,临床使用时需要随证加减:湿热重的患者可加黄柏、苍术;痰瘀明显的可加白芥子、土鳖虫;疼痛剧烈的可加制川乌。她强调,每个人的体质不同,必须在专业医师指导下用药。这方剂不仅能缓解症状,更能通过调节免疫、修复软骨(现代研究已证实桑寄生、杜仲等具有抗炎、抑制滑膜增生的作用),从根源上延缓病情进展。
康复关键:三分治疗,七分调养
齐岩医生反复强调,类风湿的治疗不能仅依靠药物,日常调养同样重要。她给出四点建议:首先要避邪防复发,秋冬季节尤其要注意关节保暖,避免淋雨涉水;其次要科学运动,选择太极、八段锦等柔缓运动来维持关节活动度;饮食方面要少食生冷海鲜等助湿之品,适量补充黑豆、核桃等补肾强骨的食物;最后要注意情志调节,因为肝气郁结会加重病情,保持心态平和至关重要。
齐岩医生最后郑重提醒,类风湿疾病需要长期规范管理,患者切勿自行停药。她指出,中医治疗最讲究"个体化辨证施治",必须由专业医师根据具体病情调整方药。早期科学干预能显著改善预后,有效避免关节变形的发生。对于正在遭受类风湿困扰的患者,齐岩医生建议尽早就诊,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系统治疗配资官网查询,才能最大程度保护关节功能,提高生活质量。
发布于:北京市天玺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